心雲.JPG  

 

在教育圈待了近十年,學校體制、安親班、補習班......,每天都有無數看似合理卻又極端弔詭的事件在上演。

 

以前打開報章雜誌或新聞媒體,我總是自動略過、跳過政治與經濟的議題與版面。

對我來說,我不愛看口水戰、對於分裂的爭辯更是沒有興趣。

在學校的生活裡,我只教導孩子要用心與智慧去分辨與過濾所有的資訊。

尤其在這資訊爆發的時代,各式訊息淹沒了我們的感官,甚至每天像轟炸般的在耳畔響起。

 

如果,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接受的資訊與知識。

那麼,我相信那些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也擁有相同的權利。

假設一個政策引發了諸多撻伐與質疑的聲浪,或許就是該停下來省思與傾聽的時刻。

當有孩子為了自己的權利選擇了激烈的方式來發聲,看在眼裡,那遺憾與感慨是無法以筆墨形容的。

 

在學校的孩子們,所接受的知識與教育,是根據課程綱要而編寫的。

年輕的我,鮮少思考過自己從社會、文化或教育的過程中,內化了哪些價值觀與思想。

彷彿,一切就在自然而然的過程中,吸收與消化,然後成為我們的一部分。

直到離開校園,開始面對巨大的生命課題時,才一次次的發現自己是怎麼成為現在的樣子。

 

對我來說,每一份教材的選擇與編撰,無疑都涉及了教師個人的理念與價值觀。

更因為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,生命感動生命的過程,

於是,相較於教材而言,生活才是更具體而實際的教科書。

 

歷史是一個脈絡,我們不可能拋棄個人生命的過往而成為現今的樣貌。

我們只能透過接納與理解的眼光,來認識自己與自己的一切。

過多的解讀與刪減,就像我們刻意抹去生命中的某些記憶,

將它們壓抑至深層的潛意識裡,

以為遺忘,傷痛就不會存在。

以為不再提起,痛苦就不會延續。

然而,真相是生命並無法如此暴力的被對待。

 

我們只能藉由不否認、不抗拒、不批判,

才能打從心底對生命產生敬意,

才有機會用多元的角度、更高的視野看待曾經發生過的種種,

也才能對自己有更清晰的明瞭與包容,

這時,真正無條件的愛才會存在。

 

回到教育的場域裡,道理亦是相同的。

生命這個有機體,不是機器,不能一體化。

教育的本質,還是該回到認識自己的起始點上。

唯有真正認識了自己,

我們才能在這浩瀚的世界,

清楚自己的獨特性,

能夠明白自己真正要追尋與創造的是什麼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Infinity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